2025年4月,兰州剧院地下污水管网突发严重堵塞,导致污水倒灌至剧院地下室,威胁建筑安全及文物设施。该剧院始建于1980年代,地下管网系统复杂,污水管与电缆、通风管道交错,且原始图纸缺失,维修面临“盲人摸象”式挑战。
排查难题:泥浆倒灌与隐蔽漏点
抢修团队初期打开3处检修井后发现,主污水管埋深达6米,管径仅40厘米,内部结垢严重,常规疏通设备难以深入。更棘手的是,关键进水支管因历史改造多次,12条分支中需逐一排查故障点。工人佩戴呼吸面罩轮班进入狭窄管廊,却在3处坍塌碎石前受阻,排查一度停滞。
多方协同:跨部门联动保进度
维修期间,东区管线所成立专项工作组。为避免对剧院文物建筑的影响,采用非开挖修复技术,减少路面破坏;同时调配3台应急抽水泵控制污水蔓延,并临时设置导流管保障剧院日常排水。施工团队24小时轮班,累计投入58人次,清理淤堵物12吨,修复破损管道23米。
成果与启示:更新档案守护未来
历经2个昼夜艰苦奋战,4月16日凌晨,污水泵站重启成功,剧院地下管网恢复畅通。此次抢修不仅解决了燃眉之急,还通过三维扫描技术重建了缺失30年的管网电子档案,为后续维护提供数据支撑。
兰州剧院抢修一战,既是技术与毅力的较量,更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缩影。从“盲查”到“精准定位”,从人力攻坚到科技赋能,这场“静脉疏通”战役为老旧城区管网维护提供了宝贵经验,也让文化地标在现代化治理中焕发新生。东区管线所将认真总结此次抢修经验,进一步加强老旧管网排查力度,推广非开挖技术,有效降低对城市交通与历史建筑的影响。
东区管线所投搞人:梁锦楠
2025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