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构筑管网运维新模式
——兰州城市供水集团管道工岗位技能实训正式启航
近日,兰州城市供水集团管道工技能岗位实训基地正式全面启用。为系统性提升供水管道工业务技能,强化供水管网维护与漏损探测能力,6月23日至27日,集团公司工会联合科技创新培训中心精心举办管道工岗位技能实训班,此次实训采用“理论+实操+实战+安全应急演练”四位一体培训模式,为城市供水管网运维注入强劲科技动能。来自东区管线所、西区管线所、远程公司三家单位的26名技术骨干参加了培训。
开班寄语:把握机遇,砥砺前行
在开班仪式上,集团公司总经理闫晓涛发表了热情洋溢且意义深远的讲话。他指出,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管网运维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与新机遇,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对管道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供水管网作为城市运行的‘生命线’,关乎着千家万户的民生福祉,其运维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供水质量与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举办此次实训班,是集团公司积极适应行业发展新趋势、全面提升运维能力的重要举措。大家要深刻认识到此次培训的重要性,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他强调,大家要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加快补齐自身在业务技能和知识储备方面的短板弱项,一方面要熟练掌握先进的管网运维技术和方法,另一方面要在思想上树立创新意识,勇于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为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提升供水服务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公司也将从此次培训中选拔一批表现突出的学员,下一步推荐参加全国性的管道工技能比赛,希望大家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共同开创集团公司供水管网运维工作的新局面!
理论筑基:前沿技术重构认知
本次培训授课团队阵容强大,由大连沃泰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陈粤、李庆富等五名专家老师组成。他们围绕供水管网高质量发展路径、CJJ92 标准深度解析、产销差控制策略等核心课题展开系统教学。
陈粤老师作为大连沃泰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深耕水务领域 20 余年,在供水管网 DMA 分区计量、大用户贸易水表及物理漏损探测理论与实践方面造诣深厚,参与过多种漏损控制项目,现任中国测绘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IWA 国际水协会员。李庆富老师自 2000 年起从事漏水检测工作,负责供水、供热、燃气管道普查及漏水点定位,协助全国数百家地、县级供水供热公司解决上千例疑难漏水问题,拥有 20 余年临场测漏经验,是国内供水、供热行业兼具丰富现场经验与精湛测漏技术的高级专家,系中国测绘学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专家成员、漏水探测实训基地金牌讲师,参与编写了《城镇供水管网漏水探测实训教材》及高职教育新形态教材《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
授课老师重点讲授了流量法、相关仪、气体示踪法(PWG)、噪音法等 12 项漏损探测技术难点。在智能漏水预警仪动态演示环节,借助实时数据建模与 AI 算法分析,直观展现了“智慧管网”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防的技术变革。此外,理论课程还设置了安全应急知识板块,详细讲解供水管网作业中触电、中毒、坍塌等安全风险及预防、应急处理方法。
为检验学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培训过程中还设置了理论考试环节。考试内容涵盖了培训所涉及的所有核心知识点,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等。通过理论考试,不仅让学员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了清晰的认识,也为后续的实操和实战训练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参训学员反馈,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培训,不仅拓宽了技术视野、丰富了专业技能知识,也进一步提升了他们未来在岗位工作中应对各种复杂工作的信心和底气,下一步将围绕所学加大实践锻炼,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保障安全供水的实际成效。
实操砺剑:场景化训练锤炼能力
实训现场,学员们分组开展“全流程”技能比拼。在相关仪定位、金属管线探测等基础科目中,学员们需在限定时间内精准锁定多处模拟漏点。这不仅考验他们对相关仪等设备的操作熟练程度,更考验他们在复杂环境下快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RTK 非金属管线测绘环节,要求学员在复杂地形下完成管线三维建模,这对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测绘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
应急抢修模块模拟真实爆管场景,学员们需快速完成哈夫节堵漏、阀门拆装及压力水听器布设。无人机实时回传抢修画面,形成“空地协同”处置闭环,让学员们深刻体会到科技在应急抢修中的重要作用。此外,还增加了安全应急实操环节,学员们按所学应急处理方法迅速采取断电、通风、佩戴防护设备等措施进行现场救援和处置。
实操考试贯穿于整个实训过程,根据学员在各项实操任务中的表现进行评分。考核标准严格,不仅注重操作结果的准确性,还关注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参训学员表示,“战训一体”的模式助在其掌握应急处置核心要领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面对突发情况下冷静应对的处置能力。
安全应急演练:实战模拟提升应对能力
此次培训专门安排了安全应急演练环节,模拟某区域供水DN300管道因道路负载过大破裂,引发大面积漏水、局部地区停水的复杂场景。演练开始后,各小组迅速响应。抢险队伍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设置警戒区域,疏散周边群众,初步勘察确定漏点位置;安全保障组启动通风设备,检测空气质量,为抢修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装备;技术支撑组利用管道机器人、光纤传感监测系统等新型设备全面检测管网,为抢险方案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后勤保障组调配抢险物资,保障抢险工作顺利进行。
各小组密切配合,按应急预案有序开展工作,成功封堵漏点,供水逐步恢复正常。演练结束后,专家组对演练过程进行了全面点评,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同时,还设置了安全应急知识问答环节,检验学员对安全应急知识的掌握程度。学员表示,此次演练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
科技赋能:装备革新构建探漏体系
培训设置了“创新装备体验区”,学员们亲手操作管道机器人、光纤传感监测系统等新型设备。在复杂环境探漏案例分析中,授课团队复盘某老旧小区 DN300 管线夜间突发漏损事件,通过压力波动分析、气体示踪定位、机器人内窥检测的“三步定位法”,大幅压缩传统漏点排查时间。
学员们围绕案例展开技术研讨,提出了“无人机热成像预判+机器人精准定位+智能预警系统联动”的协同作业方案,获专家组高度评价。同时,学员们还探讨将新型设备与安全应急工作结合,提高安全应急处置效率和准确性。
体系升级:长效机制护航人才建设
此次管道工岗位技能实训不仅是对科技赋能构筑管网运维新模式下的一次创新探索,也是集团公司在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厚植人才“沃土” 的一次创新实践,有效构建了“理论筑基、实操砺剑、创新驱动、安全护航”的人才培养体系。下一步,各参训单位将组建“管网技术攻坚小组”,定期开展跨区域技术交流与应急支援。
未来,供水公司还将深化“实训基地+智慧平台+专家团队”联动机制,通过常态化技能比武、新技术应用试点等举措,构筑更坚固的安全供水科技防线。同时,完善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确保迅速、有效处置各类突发情况。此外,还将建立长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管道工的技能水平和工作表现进行考核,激励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城市供水管网运维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西区管线所 赵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