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随着南河道DN800供水管线完成最后一道并网工序,东岗立交桥加压站正式告别单路进水模式,迈入双路进水新格局。这一关键工程的落地,不仅缓解了东岗区域长期存在的高峰期用水紧张问题,更打通了远程供水区域的水量供给瓶颈,为后续扩大供水覆盖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确保管线投运万无一失,调度中心提前准备,以“精细化管理、零差错推进”为目标制定工艺方案。一方面,组织本部门技术骨干多次深入现场,实地勘察管线走向、阀门位置及周边管网布局,同时系统梳理近三年区域供水压力、水量变化数据,通过数据分析预判投运后可能出现的工况变化,精准制定管线碰接、分段冲洗消毒及投运后的工艺调度方案;另一方面,围绕施工协调、停水报备等关键环节主动作为,先后6次牵头组织工程建设、水质检测、客服中心等多部门及相关单位召开协调会,明确各环节责任分工与时间节点,提前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停水申请材料,并在施工与投运期间安排专人驻场实时调度,动态调整作业流程,最终将施工对居民用水的影响压缩至最短时间、最小范围,确保整个过程平稳有序、安全可控。
自管线并网投运以来,雁滩及周边区域供水系统运行效能显著提升,在安全保障、节能降耗、用户体验改善三大方面成效明显,成为城市供水基础设施优化升级的有效案例。
一、在供水安全保障方面。东岗立交桥加压站双路进水模式的形成,彻底改变了以往单路供水的被动局面。当其中一路进水管道出现故障或需要检修时,系统可在短时间内自动切换至另一路供水,有效避免了因单路水源中断导致的区域性停水问题,为东岗、远程区域的持续稳定用水加装了“双保险”,大幅提升了供水系统应对突发状况的抗风险能力。
二、在节能降耗方面。调度中心结合管线投运后的工况特点,实施夜间错峰调度策略。每日23时至次日7时,当城市用水处于低谷期时,东岗立交桥加压站将水源切换至DN800市政管网,同时暂停拱星墩加压站运行。这一举措充分利用了市政管网的富余压力,减少了加压设备的启停频次与运行负荷,在保障夜间基础供水需求的同时,实现了显著的节能效果。经初步测算,该策略实施后预计每年可节约电量约15万kWh,为供水企业降低运营成本、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在管网压力优化与“削峰填谷”方面。调度中心通过联动调度进一步提升供水效率。借助夜间用水低峰期,拱星墩加压站水库同步开展蓄水储备,待次日用水高峰期来临时,及时释放水库存量水,有效补充东岗东路沿线及周边区域的高峰用水需求。这一机制的实施,不仅使拱星墩周边区域白天供水压力提升0.05Mpa,彻底解决了以往部分小区高层住户在用水高峰时段水压不足、水流变小的问题,切实改善了居民用水体验;同时,通过合理调控管网压力,雁滩地势较低区域夜间供水压力降低0.10Mpa,有效缓解了该区域因夜间压力过高可能导致的管网破漏风险,进一步提升了供水管网的长期运行安全水平。
此次南河道DN800供水管线顺利并网,是城市供水系统靠细致管理实现更好发展的实际例子。工程不仅通过基础设施升级强化了供水安全屏障,更通过工艺创新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用户满意的协同提升,为后续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对城市基础设施向更好方向发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参考价值。
生产调度中心 安宗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