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的脉搏在早高峰的车流中强劲跳动时,管道三班的成员们已悄然穿梭在楼宇之间、街道之上,开始了他们一天独特的工作--为深埋在城市地下的能源动脉“巡线打点”。
与荒野戈壁的宏观巡查不同,城市巡线更像是一场“都市探秘”与“精准医疗”的结合。
“打点”,是他们的行话,意味着利用GPS定位设备,对管道的关键部位进行精准的坐标采集与状态记录。这些“点”,包括阀室、标志桩、交叉穿越点以及第三方施工密集区,它们是管道安全监控的网络节点。
“在野外,我们的参照物是山丘和河流;在这里,我们的参照物是楼角、消防栓和路灯杆。”班长手持GPS测量仪,对准一个井盖边缘进行校准。组员则在一旁的设备上一丝不苟地记录着坐标、高程和数据。每一次“打点”成功的提示音,都意味着一个安全节点的数据被成功上传至数字管网系统。

这项工作要求极高的精确度与耐心。城市的“峡谷效应”可能影响GPS信号,他们常常需要在一个点位上反复测量,确保数据的毫厘不差。
除了坐标“打点”,他们还有一项绝活——“听诊”。
在一条繁华的商业街旁,技术员停下脚步,熟练地打开一个窨井盖。他没有急于测量,而是先屏息倾听。“城市的噪音是最大的干扰源,”他解释道,“但我们必须学会在车流声、人声中,分辨出管道是否存在异常的气流声或泄漏的嘶嘶声。”随后,他才将可燃气体检测仪的探杆伸入井下,如同医生将听诊器贴在病人的胸口,仔细“诊断”着管道的健康状态。这里的每一个数据,都关联着上方熙熙攘攘的市民的安全。
当夜幕降临,城市霓虹闪烁,管道三班结束了一天的“打点”工作。他们的足迹遍布了城市的角落,在数字地图上留下了一串串代表安全与责任的地理坐标。
他们是这座城市“看不见的守护者” 很少被人注意。但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科技精准“打点”,确保了流淌在城市地下的“能量血脉”始终安然无恙。正是这份于喧嚣中的坚守与精细,让我们的城市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运行得更加稳健而温暖。

供水东区:梁锦南